在10月17-18日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3項重要成果:“中亞區域綠色科技發展行動計劃”“與烏茲別克斯坦開展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合作、節水灌溉研究與推廣合作”和“凝聚發展合力 共建美麗絲路”倡議分別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和多邊合作成果清單。
成果一:“中亞區域綠色科技發展行動計劃”被列入務實合作項目清單中“雙邊合作平臺、中方發起合作項目及機制類”成果。
該行動計劃是在18日下午峰會舉辦的綠色發展高級別論壇上,由新疆生地所牽頭,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中亞的合作伙伴代表共同啟動,旨在充分利用中國和中亞各國在生態治理、高效節水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經驗和技術,通過搭建“中國-中亞科研機構領導人對話機制”,共建“綠色咸海創新技術研發與示范中心”,共同發起“咸海生態治理國際大科學計劃”等,攜手合作,促進綠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科技支撐中亞區域生態治理與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中亞國立科研機構負責人對話機制簽約
成果二:“與烏茲別克斯坦開展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合作、節水灌溉研究與推廣合作”被列入務實合作項目清單中“民生及民心相通類項目”成果。
該成果通過引進中國棉花覆膜滴灌栽培等技術,在烏茲別克斯坦努庫斯建成“中-烏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同時在咸海湖濱穆伊納克鎮聯合建設30畝鹽生植物繁育園。
▲努庫斯現代節水農業基地
成果三:“凝聚發展合力 共建美麗絲路”倡議被列入多邊合作成果清單中“非政府合作平臺成果”。
“凝聚發展合力 共建美麗絲路”倡議是由中國和中亞5國等17個國家300多名科學家,于2023年9月19日,在新疆生地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2023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聯合發布。“倡議”的發布達成了未來合作共識,建議搭建“中國-中亞國立科研機構負責人對話機制”,分享成果,共同發起“中亞區域綠色發展科學行動計劃”,確定沿線國家間優先合作領域,促進實現更高質量的絲路科技合作。
▲“凝聚發展合力 共建美麗絲路”倡議發布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十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作為中國科學院部署在新疆、面向世界干旱區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始終將服務和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生態建設和新疆高質量發展作為主責主業,與中亞和周邊等國家國立科研機構充分合作,聚焦干旱區資源與生態環境領域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在科學研究、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未來,新疆生地所還將持續不斷地深化與中亞國家開展科技合作,科技支撐綠色絲綢之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