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常愛民研究員喜獲中國科學院第四屆“科苑名匠”稱號。
中科院黨組成員、院工會主席李和風為獲獎代表頒發獎牌(左三,常愛民研究員)。(中科院工會供圖)
常愛民研究員,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研究室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常務理事,新疆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任,新疆熱敏電阻材料及元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九屆科協常委,九三學社新疆區委副主委,長期從事熱敏陶瓷材料與器件及溫度傳感器的研究研制工作,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國家自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技術基礎科研、批生產攻關、新品研制項目20余項。
常愛民研究員
攻堅克難,填補國內空白
作為敏感器件部學科帶頭人,當常愛民看到全海深條件下的海洋測溫用熱敏電阻器長期被國外技術壟斷的現狀,他帶領團隊夜以繼日,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研制出應用于全海深條件下的海洋測溫MF5W產品,實現了海洋環境監測設備XBT儀,CTD儀核心器件的國產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常愛民看來,“我們的研究成果運用到了實際生產中,這一刻我們是最幸福的”。這不僅是他對團隊的要求,也時時用來鞭策著自己。
此外,常愛民帶領團隊針對航天海洋領域熱敏電阻器的特殊應用需求,攻克了材料配方、敏感基元成型、多層結構設計和封裝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發出了耐高溫真空熱敏電阻器、寬溫區高溫熱敏電阻器、深低溫低溫熱敏電阻器、深低溫低溫溫度補償組件、深??祉憫獰崦綦娮杵鞯认盗谢a品,廣泛應用于 “北斗”系列衛星等衛星、“神舟”系列飛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宮”實驗室、“長征”系列火箭等國家航天工程及國產CTD儀,XBT儀等國產海洋裝備中,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他相關產品還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醫療等民用領域。
扎根邊疆,“深耕”三十余年
常愛民從1990年參加工作至今,在新疆“深耕”三十余年。他常說:“熱敏電阻就是衛星上的一個小小的‘螺絲釘’,螺絲釘雖小,但不可缺少?!倍约河趾螄L不是祖國邊疆科技事業發展上的一顆“螺絲釘”。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科學院時強調,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萍紙髧?,在默默無聞中追求創新。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無聞、潛心鉆研、精益求精、匠心獨運的常愛民,將總書記對科研人員的要求體現得淋漓盡致。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6項,制訂電子元器件產品標準10余項;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2020年新疆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新疆科技進步獎突出貢獻獎、2016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5年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科技貢獻獎二等獎、2013年新疆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項項的科研獎勵和榮譽稱號,是對常愛民三十年付出的肯定與褒獎。
在常愛民帶領團隊研制成功應用于我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探測器的BGO量能器內置熱敏電阻器后,他收到了來自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感謝信,感謝常愛民及團隊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工程目標的實現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研制成功用于深海溫度探測的深海冷泉區纜式溫度鏈、深海熱液區纜式溫度鏈、深海熱液口溫度探針三種自主知識產權深海測溫裝置,在2016年至2018年三次搭載“科學號”考察船在我國南海冷泉區、馬里亞納群島、沖繩海槽熱液區進行了應用測試,測溫精度達到0.001℃,分辨率達0.0001℃。熱液口溫度探針12次下水,最深達4300米,最高測溫170.03℃,測溫精度達到0.01℃,為中科院WPOS先導專項的順利實施作出了貢獻?!爸泵鎲栴}、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我們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必須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常愛民表達著他對科研工作者職責使命的理解。
“科”之大者,為國為民,33年來,常愛民扎根邊疆,未來,常愛民研究員將繼續弘揚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精神,深耕專業領域,切實實踐中科院“兩加快一努力”的行動指南,始終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中,常愛民將繼續帶領團隊勢如箭矢,腳步鏗鏘,續寫助力航天強國的精彩華章!